校長園地
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可知道教育是什麼?是知識的傳授?是能力的培養?是文化的傳承?這些固然重要,但我深信,教育的真諦在於品格的塑造——培養你們成為有責任感、有同理心、懂得團結互助的人,並且認識及敬畏上帝。今年我們以「並肩承擔,同理共行」為主題,在此與大家分享幾個重要價值。一、學習同理心 聖經《羅馬書》12:15-18教導我們:「要與喜樂的人同樂,與哀哭的人同哭。」真正的成長,在於能否體察他人需要,並以溫柔的心回應。 在校園裡,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故事——有人為學業苦惱,有人因家庭沉默,有人渴望友誼卻不敢開口。同理心讓我們學會換位思考:看見同學跌倒時伸手扶起,發現有人孤單時主動陪伴。這些微小行動,正是基督「愛人如己」的實踐。
二、團結同行 《哥林多前書》12章用「身體」比喻團體的關係:「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……眼不能對手說:『我不需要你。』」我們各有所長——有人擅長學術,有人熱愛運動,有人精於藝術。正因如此,更需要彼此配搭:在分組合作時互相補足,在團隊表現時竭力支持。團結不是要求一致,而是欣賞差異,在需要時成為彼此的幫助。
三、培養責任感 責任感不僅是完成本分,更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責、對身邊的人負責: • 三思而後行:在行動前先思考後果,不衝動、不盲從。例如:網絡發言前思考是否傷人,做決定時考量對團隊的影響。 • 遵守規範:校規不是限制,而是為大家創建和諧生活的基礎,守規是對彼此的基本尊重。 • 不自我中心:在團體中不只顧自己的利益,而是考量整體需要;並能學會推己及人,如在家中主動分擔家務,體貼父母的辛勞。
四、實踐「並肩承擔,同理共行」的校園生活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: • 主動關懷他人,每天至少鼓勵或幫助一位同學或家人 • 參與服務,學習付出 • 犯錯時勇於承認並改正 • 發生衝突時先聆聽,尋求和解
教育的終極目的,是幫助你們成為良善而有智慧的人。當你們以同理心相待,以責任感自持,並在團體中彼此扶持時,就是在建造更美好的社會,榮神益人!讓我們攜手並進,在承擔中茁壯成長,在愛中同舟共行!
崔永浩校長
寫於2025年9月